“感谢检察官阿姨的关心,现在我在一家餐馆帮工,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生活平静而幸福。”近日,在隆昌市检察院检察官的家庭回访中,曾因兄弟义气深陷泥潭的小明感激地说。
监护缺失,交友不慎入歧途
因感情破裂、常年争吵,小明父母的婚姻走到了终点。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小明彷徨无助,觉得天塌了一半。母亲离开后,父亲迫于生计,远走他乡务工,年幼的小明留在了年迈的奶奶身边。
在和奶奶相依为命的时间里,不善言辞的父亲除了寄生活费时关心小明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外,父子俩再没有更多地交流,小明的心门慢慢关闭了。
偶尔向父亲的倾诉换来的却是“单向输出”式说教和责骂,对爱的渴望使他越发孤僻,老师和小伙伴的关心换来的却是他的抵触和反感,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年迈的奶奶对此有心无力,一筹莫展。
疏于管教的小明慢慢流连在网吧、游戏厅等地方,身边也逐渐多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年龄增长,抽烟、喝酒、晚归成了常态,他的身影在歧途上渐行渐远。
2022年1月,因娱乐场所的一次不经意擦碰,从口角演变为推搡后发展为打架,年仅16岁的小明为了“哥们义气”挺身而出。聚众斗殴过后,迎来的是冰冷的手铐。2022年7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至隆昌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倾情帮扶,“复轨”介入归正途
悔恨、沮丧,是检察官第一次同小明和他奶奶见面时,流露在他们脸上的表情。
“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希望你能引以为戒,改过自新。”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对小明开展了训诫教育。
“我很后悔,不仅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更对不起家里人,我愿意认罪认罚……”2022年8月,隆昌市检察院综合考虑小明系未成年人犯罪、从犯、认罪认罚等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九个月。同时向小明父亲发出《督促监护令》,责令其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在考验期内,隆昌市检察院积极联系第三方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其重新融入社会、搭建新的人际交往圈、修正偏差行为提供多方面帮助,让其慢慢走出犯罪的阴影。此外,该院“弘志·蓝蕊”未检团队联合社工、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社会力量,多次到小明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从释法说理到促膝长谈,从他人案例到自身经历,深入引导小明父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帮助小明迷途知返。通过帮教,小明的生活慢慢走上正轨,与“社会”朋友断了联系,在家会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在外帮爷爷做小工。
根据帮教效果和相关规定,2023年5月,隆昌市检察院依法对小明作出不起诉决定。
“驿”心未爱,凝聚合力护未来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隆昌市检察院积极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社会力量,针对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结合其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条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帮教;对判处缓刑的罪错未成年人,落实“一案一策”结对帮教,定期开展会诊、跟踪回访;对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犯罪记录封存,为其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助力。
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隆昌市检察院与市教体局、市妇联会签《关于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压实家庭教育和保护责任,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队伍共建。
今年以来,隆昌市检察院联合市教体局、妇联等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6场,促使15名涉罪错未成年人家庭关系明显好转,成功帮助11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杨彬 余力)